Quantcast
Channel: openSUSE Planet - Globa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308

Cheng-Ho Yang: 學習態度有感 ~

$
0
0

學習態度是身為學生在求學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這個態度會影響到他畢業後在業界表現的表象與未來處事的一個模式,這幾天剛好碰到朋友在修讀研究所過程中,碰到同儕對於該系所論文提報制度的不滿所產生的一些發酵效應,深入了解之後,讓我個人感覺到十分的訝異與不解。

首先,每一個求學者在進行考去研究所的前提便是希望針對該所的領域進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才會去報考該系所,但考上後卻處心積慮地以找外系所指導教授為主,並且不希望依照所上的論文提報模式進行作業,並且開始透過所謂的 "自由言論" 於半公開與公開的場所中大放厥詞,認為所上的制度是在壓抑學生的學習與阻撓學生的發展。當中甚至有一位某大學副教授來修讀第二專長領域的學生,甚至揚言要推翻這個評定制度,並將該所教授的相關論文引用程度的資訊貼在網路上,卻也不做任何的說明。

其實跟我朋友聊到這邊,我已經瞪大雙眼感到極度不可思議,考上的系所不正是這些同學們自己所挑自己所選,除非所上的制度與模式有著許多不合理的內容與限制,學習者不也應該要虛心學習而非因自身能力不足而行與論推翻作業呢?"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也深信這位修習第二專長的副教授有著不錯的資質與能力,也在個人原有的學習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但是既然希望休息第二個不同的領域時,不也應該秉持的虛心求學的態度嗎 ? 其中更令我感到有趣的是,這位副教授學生一直將國內一些論文修習標準較低的學校規範拿出來與該所的規範比較,但卻沒思考過或者是仔細的想想,那"絕大多數與其他學系的做法" 呢 ?這樣的心態讓我感覺十分的可議與不解。

從事管理職至今也大約 7 個年頭左右,途中也碰過很多前來面試的新鮮人與老人們,但隨著時間的演進我個人也深深體會到絕大多數的企業所說的人才一代不如一代的窘況,在現今一切講求速食、快速的模式之下,有多少人願意一步一步去向下打基礎,進行學習以求得個人能力之最大成長為目標。以我朋友的例子來說,在他們不斷抱怨制度上的問題與處心積慮想要推翻或者是改變這些制度的同時,不知道是否也曾經去看過這些年來在這個制度下學習的學長姐們的相關成效數據呢? 抑或者只是人云亦云,惟恐天下不亂的狀況下,因少數人的個人私慾而發酵為群體的共同意見呢 ? 當他們在努力做這些動作之下,把這些時間拿來進行製作符合原有規範的模式不也沒有相關衍伸的問題。

很多時候,事情都是一體兩面,但我也深信碰到不符合自己原本期待的模式之下,難免會有些情緒性上的反應,但身為一個學習者,更因該要秉持虛心面對、廣納不同學習方向的態度才能夠讓自己未來的路更加擴大。之前曾經看過 Harvard 大學醫學院院長 Sydney Burwell 說過的一段話 "Half of what you are taught as medical students will in ten years have been shown to be wrong. And the trouble is, none of your teachers knows which half.",其實不論醫學或者是其他領域,沒有一個人可以保證目前的理論或者是學習到的都一定是正確的,但唯有靠自己不斷的學習與尋求成長才有機會找到這個錯誤的部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3308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